中行威海青岛路支行识破一起虚假合同案例

来源:作者:江南时间:2019-07-17 20:12:24
6月26日,一对老年夫妻携带员工劳动合同来到中行威海青岛路支行,准备办理外币跨境汇入汇款解付业务。柜员对客户提供的合同存疑,马上报告运营内控副职。
运营内控副职调阅该笔跨境汇入汇款报文,金额为276.75万日元,汇款人为对公离岸账户。客户称该笔款项为夫妻二人在日本打工时的工资,现已回国,两人工资一并汇入国内妻子账户。运营内控副职查看客户提供的两份员工劳动合同,发现内容为纯中文文本格式,合同编号为同一编号,合同内岗位(工种)为销售业务,甲方公章为中文和英文两种字体。两份合同内容完全一致,内容简单且不符合逻辑。运营内控副职要求客户提供出国时的护照、签证,客户无法提供;销售业务需要与人交流,但两人均不会日语。运营内控副职初步判断客户提供的为虚假合同,告知客户因其无法提供该款项真实用途的相关证明材料,该行将不予解付。
客户只好说出实情,客户的儿子见国内房产增值较快,想在国内买房投资。为了掩盖资金用途,其在青岛开立了离岸账户,以工资的用途向父母国内账户汇款,其父亲结汇额度已用完,便让母亲到中国银行开卡将款项汇到母亲账户。没想到中国银行员工这么厉害,第一笔就被识破了。客户说出实情并希望该行能够通融入账。运营内控副职再次向老人耐心讲解相关外汇政策,并表示很遗憾该行只能将该款项退回。老人表示理解并离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跨境汇款业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诸多的跨境交易中,其真伪也是鱼龙混杂,银行员工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声誉和监管风险,这就要求相关人员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切实防范风险隐患。各机构要加强员工培训,让员工了解相关外管政策,在业务审核中懂政策、有依据,提高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
有些客户了解我国的外管政策后,试图钻政策的空子,将部分投资、货款等伪装成工资、劳务费的用途汇入国内个人外汇账户,试图逃避监管。因此,网点相关人员在处理此类业务时,一定加强对客户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审核,不能只满足于表面合规,对存疑业务要进一步核实和判断,确保监管政策执行到位。
中国新闻报道

上一篇:招商银行威海文登支行防范金融诈骗知识走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