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油田:人工岛上接力“冲锋”

来源:中国新闻报道作者:时间:2021-07-06 11:00:19
  冀东油田五号人工岛即南堡采油五区,有一口“宝贝井”——南堡2-56井,每天日产油17.9吨,是井区上产“先锋”井。

  “采油队里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儿。”张中华是采油一班的设备管理员,在他看来,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雨雪风霜,哪里有急难险重就冲到哪里去,这是大家的工作常态,对于采油工来说保住油是第一要务。

  一年中365天,300余天时间风沙都是渤海湾的“常客”,只是,今年的大风天气来的更频繁些,这对设备管理人员来说是不小的考验。“每天坚持不懈两万步,设备平平稳稳运行。”张中华有他管理的秘方,骄傲的向大伙讲述他的经验。

  7月5日,张中华取样时发现出液量明显减少,并且量不上油,张中华判定井口结蜡严重,必须立马加密清蜡,不然会造成产量损失。风雨欲来,夹杂着砂砾在井场肆虐,张中华和2名员工在井场紧张有序的忙碌着,压钢丝绳是个力气活,一压、一起、一蹲,无数次的反复蹲起,尽管海风猎猎,沙尘飞扬,但是他们却全然不顾,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斗,终于打通了600多米的“肠梗阻”。

  与天斗、与地斗,现在采油工们还与成本指标斗。广大基层员工“变废为宝”,从点滴入手为油区提质增效。

  集输班的安万兰是班里爱“捡破烂儿”的一个。别人不要的破手套、抹布,过期的、剩下的油漆,维修时丢弃的螺丝钉,这些都是她的“心头好”。

  “大桶的油漆,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浪费现象,一次用不完,剩下的放着就过期了,我们就用这些过期的油漆刷房顶、刷室外台阶,让我们的家焕然一新。”安万兰说道。

  旧手套的用处就更大了,实在是洗不出来了,就按管线的形状裁剪出来,代替毛毡包裹闸门、管线。手套有弹性,能紧紧包住设备,既保温又节省了毛毡,外边包上一层锡纸,一样漂亮,真是益处多多。

  安万兰是在原料上节省,她的同事姚江龙却做到了从源头上节约。

  姚江龙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姚江龙,天生爱琢磨的他看着大家每天穿梭在油井间去记录数据,就想着怎么能“偷偷懒”呢?负责创新工作室以后,他自主研发了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浏览器到服务器的框架,分别搭建油井计量、电网运行、注水管理三个功能区块,让大家通过登录网页和手机app就能及时查询和调整抽油机的运转情况,提高了抽油机的运行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巡检次数,也大大提高了同事们的安全指数。

  “只要敢想、敢干,没有什么是实现不了的。现在现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发明什么!”姚江龙笑着说道,经过6年的创新之路,工作室成立了5个攻关小组,在日常工作中寻找制约生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育创新思维。目前,工作室发明创新成果共计37项,累计创效600余万元。(丁青 廉玉涛)

\

中国新闻报道

上一篇:【大道中国】聚焦当代艺术名家——苏延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