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书写时代,携传承走向未来

来源:中国新闻报道作者:江南时间:2019-08-16 18:16:51

——访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简称“中建西北院”或“西北院”)成立于1952年6月1日,是建国初期国家组建的六大区建筑设计院之一,也是西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甲级建筑设计单位。全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人,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7人。在一批优秀人才的引领下,中建西北院通过建设“以胜任力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形成了以大中型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投资三大战略支撑版块和“1+N”的业务发展模式,“1+M+N”的区域市场布局。

企业创新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中建西北院人的持续努力与社会各相关方的价值共创,共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时值中建西北院成立67周年之际,2019年5月,本刊记者前往古都西安专访了中建西北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军先生。王军从自身经历谈到西北院坚定的当下发展与似锦的远大前程,平实的语言中展现出“西北人”的深耕与坚守。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王军

十八载华夏设计实践

王军1995年来到中建西北院华夏设计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张锦秋先生主持的设计所),跟随张院士一起进行项目实践。张院士一直秉承“从传统走向未来”的设计思想,王军亦深以为然。18年间王军接触到许多具有建筑理论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实现的项目,例如西安大唐芙蓉园、西安国际展览中心、延安革命纪念馆、曲江池遗址公园,等等。这一段设计实践经历不仅给王军带来很多关于传统建筑设计的思考,同时也树立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建西北院作品:西安大唐芙蓉园

王军认为,探索传统建筑设计的精义最为重要的是对建筑中“式”“风”“意”三个层次的提炼。其中“式”是指传统建筑的章法,这些知识在传统典籍中有据可循,因此设计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也是判断一个设计好与坏的第一要务。如若不遵,那么不伦不类的建筑容易频现;“风”则是源自“式”的推导,它主要通过总结传统建筑营造法式中的逻辑关系,并将此运用在传统,以及并未出现、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建建筑中;最后一个“意”强调的则是场所感,也是传统建筑设计中的“高峰”。其设计并不一定按照传统的建造逻辑进行,但最终的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使受众与设计师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谈及当年在华夏所时设计的黄帝陵祭祀大殿和天人长安塔,王军说:“这两个都是历史上有过传说却并无实物形象遗存,甚至连相近朝代遗存都没有的建筑,基本上可以说无据可考。在张院士的带领下,所里这批年轻建筑师翻阅古籍、调研讨论、凭借着多年的传统建筑经验,力求设计出具有历史神韵的建筑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建成后的两个建筑广受好评。大家说‘这一看就是咱们中国传统的东西’。”

中建西北院作品:黄帝陵祭祀大殿

谈起意气风发的往事,王军笑言:“那个时候我对什么都很有兴趣,也愿意去做,除了设计外,咱们许多项目像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人民剧院、陕西省政协办公楼等等的室内装修都是我做的,还有西安钟鼓楼广场,当时还设计了几个景观小品,上面的雕塑我也做。总体感觉是自己接触的东西很全面,也过得很充实。”在崇尚快节奏的社会里,2005年已成为华夏所所长的王军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着严谨朴实的设计风格,“咱们的作品虽然没有绚丽夺目的‘视觉游戏’,但从张院士开始,所里对建筑设计一直讲究怀真抱素的赤诚之心。”这个阶段华夏所亦佳作连连。

探索创新央企发展之路

2012年王军成为中建西北院的副院长。“刚上任时,还有着华夏所出来的傲气,当时华夏所效益非常好,承接的也都是大项目,但是在院里,各个生产机构有差别,这导致我在工作之初对院里的理解有些不接地气。幸而院里最开始安排我分管后勤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让我全面深刻地了解了设计院的运行机制,对基层发展不均衡理解得更彻底,也磨练了我的脾气、耐性。自己的视角逐步从对一个所上升到对一个院的理解和感悟。”从设计走向管理工作,让王军思考了更多的企业发展之路。

中建西北院作品:西安行政中心

中建西北院作品:西安高新软件新城起步区

近年来,西北院稳步发展,作为位于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前八的国有大型设计院,如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王军思考最多的问题。“中国当今的发展对大型设计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推行‘建筑负责制’的全过程工程设计咨询发展导向和以设计牵头的EPC总包模式,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大院有能力、有实力,也必须走在前面。‘建筑师责任制’在欧美已较为完备,但国内仍方兴未艾。国外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虽然涉及到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幕墙设计、灯光设计、室内设计所、景观设计等多种类型,但是因为设计业务一般是由建筑事务所首先整体承接,建筑师对各专业设计享有控制权,所以整个建筑设计风格整体性较强,设计品质因此能够得到保证,责任也容易落实。而在国内,建筑工程普遍采用的分阶段设计的办法,造成不同阶段割裂严重,设计单位缺乏整体控制和相互协调,建筑师的管控范围多限于建筑设计环节,难以对工程项目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控制,影响了项目设计的效率与品质。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国际竞争力,有力而全面地推广EPC总包模式。8年时间里,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新梳理工作思路,通过重新组建市场部和科技发展部,进行生产组织机构调整,按照专业化发展方向整合,建立有助于建筑师在工程设计中获得主导权的运营模式,为今后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奠定基础。”

中建西北院作品:西安幸福林带建设工程

在与中建西北院共同成长、不断发展的岁月里,王军深刻意识到改革的核心是“协同”。“我不得不说,当前我们院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已经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这一方面证明我们前期前进方向的正确,且走在了前面;另一方面对我们而言,也给予不小的挑战。当下更需要我们充分分析现状情况、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不怕走弯路、全院上下协同作战。因为设计一直站在基础建设产业链的最前端,如何发挥设计院在集团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管理需要转型、未来更需要探索创新。”所以,西北院制定了“拉通主业链条,完善产业结构,提升整体效益,打造和合队伍”的发展目标,力争打造一个不断发展的优越平台,践行开放性、流动性与国际性,努力发掘资源整合所能创造的更大价值。

中建西北院作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

把握机遇,拥抱挑战

“经过长期的发展,有着近70年历史的中建西北院具备了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 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作品,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条件。但是我们如何将这些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和充分释放利用,形成综合性的、国际化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发展任重道远。”王军如是说。

目标导向是解决问题的法宝,科技进步是创新的标志。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建筑设计行业正进行着产业升级转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我认为,企业还是必须回归企业的本源,必须符合市场规律才有生命力。”

中建西北院作品: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追昔抚今,展望未来,与王军先生近3小时的访谈已接近尾声。以王军为代表的“西北人”正勇立于潮头,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华建筑文化的同时,紧密与国际接轨、合作共生,是时代给予他们的挑战, 也是时代给予他们的机会。而把握这种机会,既需要能力和智慧,更需要勇气和心胸!

中国新闻报道

上一篇:“千年商都”发展新机遇,华为云赋能广州再创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