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探索沙河西路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公路+”新模式

来源:中国新闻报道作者:时间:2025-07-16 14:58:48
  在苏北大地,古老的黄河故道曾留下“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的荒凉印记。如今,一条如玉带般蜿蜒的农村公路——沛县沙河西路,正激活这片沉睡的土地,串联起散落的珍珠,书写着从“沙土路”到“振兴快车道”的传奇。这条沿黄河故道西岸而建、全长32.995公里的农村公路,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成为驱动沛县西部鹿楼、安国、龙固三镇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谱写出“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生动篇章。

  沙河西路的前身是黄河决口后形成的百年古道。2015年,沛县斥资1.43亿元,将其升级为路基宽10米、设计时速60公里的现代化县道(X253)。它北起沛县环湖西路,南接丰县,彻底打通了沛县西部对外联系的“任督二脉”。

  道路严格实现“路由分家、路宅分家”,常年整洁如新。两侧绿化匠心独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并巧妙设置观光平台,使其本身就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它如一条金线,将昭阳湖度假区、刘邦村故居、三诸侯文化园、大沙河果都园、八拱桥、千秋集等自然与人文明珠,以及沿线3镇20个行政村的特色资源有机串联,构建起风光旖旎、底蕴深厚的“百里画廊”。

  沙河西路的成功,核心在于其突破单一交通功能,探索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公路+”新模式,特色鲜明。

  “交通+生态文旅”融合,激活沉睡资源

  旅游通道。作为沿线景区的高等级联络线,彻底破解了以往“美景深藏闺中”的交通瓶颈。依托公路开通的旅游公交专线,让游客便捷畅游汉文化古迹(刘邦村、八拱桥)、生态果都(大沙河果品基地)、滨水风光(安国湖湿地)。

  赛事舞台。公路本身成为江苏省大运河自行车赛的固定赛道,其串联的七堡八堡“村界杯”足球场更是因路而兴。便捷的交通(10分钟上高速)支撑了苏皖鲁豫四省农民足球赛的火爆,节假日单日吸引超3万观众,“村界杯”成为全国闻名的乡村体育IP。

  “交通+特色产业”融合,点土成金

  林果经济带。公路沿线沙河滩地变身“聚宝盆”,形成以大沙河为核心的生态果品产业带。维纳斯黄金苹果、映霜红冬桃、砀山酥梨等优质水果在此规模化种植,“沙河”品牌获评“上海市果蔬外延基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金蝉+”产业链。鹿楼镇依托公路物流与信息流,将“摸知了猴”的儿时记忆,打造为年产值超4亿元的“蝉鸣经济”。创新“树上摘金果(果树),树下生金蝉(林下养殖)”立体模式,亩均增收超6000-10000元,形成从种苗孵化(如“金蝉哥”基地)、技术、收购到销售的完整链条,“果香蝉鸣小镇”声名远播。

  文化赋能产业。 刘邦村借助优越的交通区位(1小时覆盖300万人口),投资3亿元建设十里汉街、刘邦故居、汉风民俗区及特色里坊,打造知名仿汉古村落,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产业转化。

  “交通+综合治理”融合,长效护航

  创新管护机制。沛县整合部门职责,推动“农路+园林+交警”联合管护模式。农路部门专业管养桥涵路基,园林部门精细维护道路绿化景观,交警部门保障交通安全有序。这种分工协作确保了道路“建得好、管得住、美常在”。

  服务设施延伸。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如省级特色田园村庄千秋集),规划建设农村公路驿站,提供休憩、信息、特产展销等服务,将公路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米”。

中国新闻报道

上一篇:风雨无阻护通畅,沛县公路部门全力应对强降雨

标签